释名
名荼、苦苣、苦荬、游冬、褊巨、老鹳菜、天香菜。
气味
(菜)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血淋、尿血。
释名
马苋、五行草、五方草、长命菜、九头狮子草。
气味
酸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脚气浮肿,心腹胀满,小便涩少。
释名
马苋、五行草、五方草、长命菜、九头狮子草。
气味
酸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脚气浮肿,心腹胀满,小便涩少。
气味
微辛、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小便频数。
用鸡肠草一斤,在豆豉嗔中煮过,和米煮粥。
释名
茴香、八角珠。
气味
(子)辛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大小便闭,鼓胀气促。
释名
芹菜、水英、楚葵。
气味
(茎)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,煮汁饮服。
释名
香荽、胡菜、荽。
气味
(根、叶)辛、温、微毒。
(子)辛、酸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白姜
气味
辛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脾胃虚冷,吃不下饭。
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,取出焙干,捣为末,加陈米粥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释名
芦萉、萝卜、紫花菘、温菘、土酥。
气味
温、无毒。
(根)辛、甘,(叶)辛、苦。
释名
芦萉、萝卜、紫花菘、温菘、土酥。
气味
温、无毒。
(根)辛、甘,(叶)辛、苦。
释名
蔓菁、九英菘、诸葛菜。
气味
(根、叶)苦、温、无毒。
(子)苦、辛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胡芥、蜀芥。
气味
(子)辛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反胃上气。
气味
(茎、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
(子)辛、热、无毒。
主治
牙龈肿烂。
释名
白菜。
按陆佃埤雅云:菘性凌冬晚凋,四时常见,有松之操,故名菘。
今谓之白菜,其色表白也。
释名
寒菜、胡菜、薹菜、薹芥、油菜。
气味
(茎、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赤火丹毒。
释名
大蒜、茆蒜、荤菜。
今人谓葫为大蒜,蒜为小蒜,以其气类相似也。
气味
(根)辛、温、有毒。
释名
小蒜、茆蒜、荤菜。
气味
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
主治
时气温病(初起头痛壮热,脉大)。
释名
叫,钓子、火葱、菜芝、鸿荟。
气味
(薤白)辛、苦、温、滑、无毒。
主治
胸痹(胸痛彻心,喘咳气短,喉中燥痒,寸脉沉迟,关脉弦数)。
释名
芤、菜伯、和事草、鹿胎。
气味
(葱茎白)辛、平;叶温;根、须、汁并无毒。
主治
感冒同寒。
释名
草钟乳、起阳草。
气味
韭:辛、微酸、温、涩、无毒。
韭子:辛、甘、温、无毒。
释名
狸豆、虎豆、狗爪豆、八升豆
气味
甘微苦,温,有小毒。
主治
治脾胃虚寒、胃脘痛、风寒咳嗽。
附方
狸豆野主,山人亦有种之者,三月下种生蔓,其叶如豇豆叶,但文理偏斜。
释名
茭米、雕蓬、雕苽、雕胡
气味
甘,冷,无毒。
主治
止渴。
解烦热,调肠胃。
释名
苦荞麻出南方,春社前后种之。
气味
甘苦,小毒。
多食伤胃,发风动气,能发诸病,黄疾人尤当禁之。
释名
梦神,巨胜苗也,生中原山谷。
气味
甘,寒,无毒。
主治
五脏邪气,风寒湿痹,益气,补脑髓,坚筋骨。
释名
名粕。
气味
酒糟:甘、辛、无毒。
大麦醋糟:酸、微寒、无毒。
释名
火酒、阿剌吉酒。
气味
辛、甘、大热、有大毒。
主治
消冷积寒气,燥湿痰,开郁结,止水泄;治霍乱疟疾噎膈、心腹冷痛、阴毒欲死;杀虫辟瘴,利小便,坚大便,洗赤目肿痛,有效。
气味
(米酒)苦、甘、辛、大热、有毒。
主治
米酒:行药势,通血脉,润皮肤,散湿气,除风下气,解马肉、桐油毒。
愈疟酒:治诸疟疾,频频温饮。
释名
酢、苦酒。
气味
(米醋)酸、苦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霍乱吐泻。
气味
咸、冷利、无毒。
主治
汤火伤。
用酱涂。
释名
饧
气味
甘、大温、无毒。
主治
老人烦渴。
用大麦一升,加水七升煎至五升,再加入赤饧二合,渴即取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