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耒耜见于易,圣人取风雷。


不有仁智兼,利端谁与开。


神农后稷死,般尔相寻来。

精良止如留,疏恶去如摈。


如摈非尔憎,如留岂吾吝。


无心以择物,谁喜亦谁愠。

逢逢戏场声,壤壤战时伍。


日落未云休,田家亦良苦。


问儿今垄上,听此何莽卤。

耕有春雨濡,耘有秋阳暴。


二物应时须,九州同我服。


欲为生少慕,得此自云足。

采采霜露下,披披烟雨中。


蒲茅以为友,短褐相与同。


勿妒市门人,绮纨被奴僮。

锻金以为曲,揉木以为直。


直曲相后先,心手始两得。


秦人望屋食,以此当金革。

于易见耒耜,于诗闻钱镈。


百工圣人为,此最功不薄。


欲收禾黍善,先去蒿莱恶。

富家种论石,贫家种论斗。


富贫同一时,倾泻应心手。


行看万垄空,坐使千箱有。

百兽冬自暖,独牛非氄毛。


无衣与卒岁,坐恐得空牢。


主人覆护恩,岂啻一绨袍。

占星昏晓中,寒暑已不疑。


田家更置漏,寸晷亦欲知。


汗与水俱滴,身随阴屡移。

绿草无端倪,牛羊在平地。


芊绵杳霭间,落日一横吹。


超遥送逸响,澶漫写真意。

取车当要津,膏润及远野。


与天常斡旋,如雨自潨泻。


置心亦何有,在物偶相假。

朝耕草茫茫,暮耕水潏潏。


朝耕及露下,暮耕连月出。


自无一毛利,主有千箱实。

百金聚一冶,所赋以所遭。


此岂异莫耶,奈何独当樵。


朝出在人手,暮归在人腰。

田父结田庐,聊容一身息。


呼儿取茅竹,不借乡人力。


起行庐旁朝,归卧庐下夕。

古圣通物宜,揉斫资粒食。


稼穑尽民勤,垦耕穷地力。


推化本神农,维时思后稷。

覆牛畏严霜,爱之如爱子。


朔风吹栏牢,御冻赖苴枲。


恶薄将异鞯,贫栖乃同被。

牧人乐下牧,背骑吹短笛。


声穿吴云低,韵入楚梅的。


谁嗟苦调急,自与幽意寂。

挂鼓大树枝,将以一耘耔。


逢逢达远近,汨汨来田里。


功既由此兴,饷亦从此始。

瓦罂贮溪流,滴作耘田漏。


不为阴晴惑,用识早暮候。


辛勤无侵星,简易在白昼。

既如车轮转,又若川虹饮。


能移霖雨功,自致禾苗稔。


上倾成下流,损少以益甚。

破领耕不休,何暇顾羸犊。


夜归喘明月,朝出穿深谷。


力虽穷田畴,肠未饱刍粟。

力田冒风雨,缉箨为台笠。


寒蓑相与用,阴野低迷入。


足屦固易濡,鬓葆何尝湿。

上袯与下襫,青蓑苦能织。


晓披春雨来,晚晒阳坡侧。


蔽身常自足,冲湿曾为得。

芜秽或不治,良苗安得长。


薅来露未晞,荷去月初上。


侵烟湿鹅颈,近茇翻蚁壤。

诗称庤钱镈,南亩兴农作。


宁唯务芟薙,岂不在刈穫。


收功向嘉谷,托用随芒屩。

适从伐枯桑,莫悟刃已缺。


蚕工向欲迫,田事不可彻。


丁丁背谷声,役役持柯热。

农人力已勤,要在布嘉种。


手持高斗柄,觜泻三犁垄。


月下叱黄犊,原边过废冢。

白扇非团扇,每来场圃见。


因风吹糠籺,编竹破筠箭。


任从高下手,不为暄寒变。

结庐野田中,其高足以觇。


坐卧劣自容,巢栖未尝厌。


但能风雨蔽,何惜茅蓬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