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名
亦名羌活、羌青、独摇草、护羌使者、胡王使者、长生草。
李明珍说:“独活、羌活乃一类二种,以中国者为独活,西羌者为羌活。
”“入用微有不同,后人以为二物者,非矣。
释名
亦名铜芸、茴芸、茴草、屏风、根、百枝、百蜚。
气味
甘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自汗不止。
释名
根名茹根、兰根、地筋。
气味
(茅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温病热哕(胃有伏热,令人胸满,引起气逆,气逆发声称为哕)。
释名
《唐韵》作湔胡。
气味
苦、微寒、无毒。
李时珍认为:前胡味甘辛,气微平。
释名
亦名地薰、芸蒿、山菜、茹草。
气味
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伤寒余热(伤寒之后,体瘦肌热)。
释名
艽,音交。
亦名秦瓜,秦。
气味
苦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亦名陵游。
气味
(根)苦涩、大寒、无毒。
主治
伤寒发狂。
释名
腐肠、空肠、内虚、经芩、黄文、印头、苦督邮。
内部实在的叫子芩、条芩、鼠芩。
气味
(根)苦、平、无毒(一称大寒)。
释名
亦名割孤露泽。
气味
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伤寒劳复(身热,尿赤如血色)。
释名
亦名王连、支连。
气味
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心经实热。
释名
亦名小辛、少辛
气味
辛、温、无毒。
李明珍说:辛、温能散,所以各种风寒、风湿、头痛、痰饮、胸中带气、惊等症,可用本品治疗。
口疮喉痹等用它,是因它能散浮热。
释名
山漆、金不换。
气味
(根)甘、微苦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吐血、务血不止。
释名
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。
气味
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鼻血不止。
释名
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、奈何草。
气味
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热痢下重。
释名
亦名杜葵、马蹄香、土卤、土细辛。
气味
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治各病,与细辛相近,而力量较弱。
释名
紫丹、紫夭、此戾、藐、地血、鸦衔草。
气味
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婴童疹痘(将出未出、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,如痘已出而红活、大便利者则忌用)。
释名
牡蒙、童肠、马行、众戎、五鸟花。
气味
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下痢。
释名
赤参、山参、郗蝉草、木羊乳、逐马、奔马草。
气味
(根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
主治
月经不调,产前胎动,产后恶血不下,冷热劳,腰脊痛,骨节烦疼等症。
释名
玉豉、酸赭。
气味
(根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
主治
吐血。
释名
亦名黑参、玄台、重台、鹿肠、正马、逐马、馥草、野脂麻、鬼藏。
气味
(根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
主治
诸毒鼠瘘(颈部淋巴结核)。
释名
亦名独茅、茅爪子、婆罗门参。
气味
(根)辛、温、有毒。
主治
阳痿精寒,腰膝风冷,筋骨痿痹等症。
释名
亦名鬼督邮、别仙踪。
气味
(根)辛、温、无毒(陶弘景认为有毒)。
主治
小便不通。
释名
亦名仙灵脾、放杖草、弃杖草、千两金、干鸡筋、黄连祖、三枝九叶草、刚草。
气味
辛、寒、无毒。
李时珍说:“淫羊藿味甘气香,性温不寒,能益精气。
释名
苗名小草、细草、棘菀、绕。
气味
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善忘症。
释名
亦名薇草、白幕、春草、骨美。
气味
(根)苦、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肺实鼻塞,不知香臭。
释名
亦名贯节、贯渠、百头、草头、黑狗脊、凤尾草。
气味
(根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
主治
鼻血不止。
释名
亦名强、扶筋、百枝、狗青。
气味
苦、平、无毒(或说微温)。
主治
男子各种风疾。
释名
亦名赤术、山精、仙术、山蓟。
气味
苦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面黄食少。
释名
亦名石蓝、嗽药。
气味
苦、微温、无毒。
主治
久嗽咳血。
释名
亦名山蓟、杨、蓟、马蓟、山姜、山连、吃力伽。
术有白术、苍术两种。
“古方二术通用,后人始有苍、白之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