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名
蜂糖。
生岩石者名石蜜、石饴、岩蜜。
气味
甘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零榆。
白者名粉。
气味
白皮:甘、平、滑利、无毒。
释名
寄屑、寓木、宛童、鸢。
气味
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膈气。
释名
雷实、雷矢、竹苓。
气味
苦、寒、有小毒辣。
主治
下寸白虫(绦虫)。
气味
竹叶(堇竹叶):苦、平、无毒;
竹叶(淡竹叶):辛、平、大寒、无毒;;
竹叶(苦竹叶):苦、冷、无毒。
;
竹茹(淡竹茹):甘、微寒、无毒;
竹沥(淡竹沥):甘、大寒、无毒。
主治
竹叶:
上气发热(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)。
释名
地乌桃。
气味
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伤寒口渴。
释名
茯灵、茯兔、松腴、不死面,抱根者名茯神。
气味
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心神不定,恍惚健忘。
释名
江珠。
气味
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镇心明目,止血生肌。
释名
续骨木、木蒴。
气味
甘、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折上伤筋骨。
释名
地芙蓉、木莲、华木、桦木、拒霜。
气味
(叶并花)微辛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赤眼肿痛。
释名
白饭花、篱障花、日及、朝开暮落花、藩篱草、花奴玉蒸。
气味
甘、平、滑、无毒。
主治
赤白逅眄。
释名
紫珠。
皮名肉红、内消。
气味
(木、皮)苦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黄荆、小荆、楚。
气味
实:苦、温、无毒。
叶:苦、寒、无毒。
释名
风药。
气味
(叶)辛、苦、平、有毒。
主治
鼠瘘不合。
释名
枸枸棘、苦杞、甜菜、天精、地骨、地节、地仙、却老、羊乳、仙人杖、西王母杖。
气味
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肾经虚损,眼目昏花,或云翳遮睛。
释名
五佳、五花、文章草、白刺、追风使、木骨、金盐、豺漆,豺节。
气味
(根皮、茎)温、辛、无毒。
主治
风湿痿痹。
释名
鬼箭、神箭。
气味
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产后败血(脐腹坚胀,恶露不快)。
释名
冻青
气味
(子及木皮)甘、苦、凉、无毒。
主治
子浸酒,去风虚,治痔疮。
叶烧灰,可治皮肤皲裂,灭瘢痕。
释名
南天烛、南烛草木、男续、当染菽、猴菽草、草木之王、惟那木、牛筋、乌饭草、墨饭草、杨桐。
赤者名文烛。
气味
(枝叶)苦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贞女、冬青、蜡树。
气味
(实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补肾滋阴。
释名
楮李、鼠梓、山李子、牛李、皂李、赵李、牛皂子,乌槎子、乌巢。
气味
(子)苦、凉、微毒。
主治
诸疮寒热,用鼠李生捣敷涂。
释名
车下李、爵李、雀梅、常棣。
气味
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小儿惊痰实,二便不通。
释名
刺梨子、山石榴、山鸡头子。
气味
酸、涩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活血强身。
释名
蒲颓子、卢都子、雀我酥、半含春、黄婆奶。
气味
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水痢。
释名
白桵仁、棫仁。
气味
甘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多种眼疾(眼目昏暗,痒痛隐涩,赤肿羞明,能远视,迎风有泪,多见黑花)。
释名
棘刺、棘针、赤龙爪。
花名刺原。
气味
(白棘)辛、寒、无毒。
释名
山枣。
气味
(酸枣)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胆风沉星(胆风毒气,虚实不调,昏沉多睡)。
释名
木丹、越桃、鲜支。
气味
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鼻血。
释名
臭橘。
气味
(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下痢脓血后重(同萆等分,炒存性研为末,每服二钱,茶调下)又治喉瘘,消肿导毒。
释名
构、构桑。
气味
楮实:甘、寒、无毒。
楮叶:甘、凉、无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