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丛林真百丈,法嗣有横枝。


不怕石头路,来参玉版师。


聊凭柏树子,与问箨龙儿。

煌煌世冑馀,夫子非碌碌。


由来有诗书,所以能绝俗。


得官本河朔,瓜期未易促。

山行日日妨风雨,风雨晴时君不去。


墙头尘满短辕车,门外人行芳草路。



城南东野应联句,好记琅玕题字处。

闇将心地出人间,五六年来人怪闲。


自嫌恋著未全尽,犹爱云泉多在山。

自怜幽会心期阻,复愧嘉招书信频。


王事牵身去不得,满山松雪属他人。

暂辞八座罢双旌,便作登山临水行。


能以忠贞酬重任,不将富贵碍高情。


朱门出去簪缨从,绛帐归来歌吹迎。

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。
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。

怕事真驽疴,老作入都梦。


头颅今何似,尚复堪自送。


联裾预登瀛,策马从上雍。

我昔西游边,万里持一剑。


风餐不自恤,露宿未尝厌。


栈危馀汉烧,山断有秦堑。

南出平桥十里馀,湖山处处可成图。


水边更觉梅花瘦,云外谁怜雁影孤。


时唤行僧同煮茗,亦逢樵叟问迷途。

蹇驴渺渺过云边,旋了三生物外缘。


平日视家真逆旅,此行出户若登仙。


饥从野店烹葵饭,困就僧床借枕眠。

此生本寄一浮沤,归卧茅茨又四秋。


习气未除惟痛饮,幻躯偶健且闲游。


买蓑山县云藏市,横笛江城月满楼。

四序虽悉佳,莫若新秋时。


已脱烹煮厄,未兴摇落悲。


鹭集水落渚,鹊争风堕枝。

驴病比已损,秋风轻四蹄。


朝游支遁寺,暮涉干吉溪。


青嶂环孤村,绿波溢横堤。

吾才如蹇人,何计逐奔马。


吾文如丑女,惟藉粉黛假。


向来已归休,毕志向林下。

我行剡中路,茆店连溪桥。


驴弱我亦饥,解鞍雨萧萧。


投床得小憩,炊黍烹药苗。

周南太史公,道家蓬莱山。


尘凡不可料,亦复居其间。


屡奏乞骸骨,宽恩许投闲。

束发初学诗,妄意薄风雅。


中年困忧患,聊欲希屈贾。


宁知竟卤莽,所得才土苴。

神游忽到云台宫,太华彩翠明秋空。


曲廊下阚白莲沼,小阁正对青萝峰。


林间突兀见古碣,云外缥缈闻疏钟。

千秋观前雨湿衣,石帆山下叩渔扉。


鹧鸪苦道行不得,杜鹃更劝不如归。

寺楼已断暮钟声,照佛琉璃一点明。


不道溪深待船久,老僧惊怪太迟生。

霜风吹帽江村路,小蹇迢迢委辔行。


忽到云山幽绝处,穿林啼鸟不知名。

龙骧万斛去如鸿,巨浪惟能窘短篷。


不是山灵嫌俗驾,一生常值打头风。

九十衰翁心尚孩,幅巾随处一悠哉。


偶扶拄杖登山去,却唤孤舟过渡来。


酒市拥途观嵬峨,僧庐借榻寄咍台。

萧然破帽伴枯藤,逢著青山不厌憎。


家似江淮归业户,身如湖岭罢参僧。


煨柴夜宿寒炉火,洗釜晨敲古涧冰。

一生万里著行縢,抖擞尘埃尚未能。


不怕语音时带剡,敢辞生计略如僧。


疏梅渐动清溪曲,霁雪遥看古塔层。

病侵腰股作蹒跚,九折途生布武间。


东姥自无缘见佛,北公那有力移山。


买来芒屦真虚费,扶上篮舆亦渐艰。

平日居山恨不深,暂来差足慰幽寻。


僧归共说道逢虎,院静惟闻风满林。


毫盏雪涛驱滞思,篆盘云缕洗尘襟。

晚境频辞禄,穷居旋学耕。


量衰添酒敌,才尽减诗名。


风月成交友,溪山管送迎。

古寺不来久,入门空叹嗟。


僧亡犹见塔,树老已无花。


世事虽难料,吾生固有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