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名
凌霄、陵苕、陵时、女葳、茇华、武威、瞿陵、鬼目。
气味
(花、根)酸、微寒、无毒。
(茎、叶)苦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黑丑、草金铃、盆甑草、狗耳草。
气味
(子)苦、寒、有毒。
主治
大便不通。
释名
圣知子、圣先子、盍合子、仙沼子。
气味
(子、仁)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精神病(心气不足,精神恍惚,语言错妄,忪悸烦郁,忧悉惨戚,喜怒多风扇,健忘少睡,夜多异梦,狂不知人)。
释名
象豆、盍子、合子。
气味
(仁)涩、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喉痹肿痛。
释名
旋、盘根、续筋根、鼓子花、肠草、美草、天剑草、缠枝牡丹。
气味
(花)甘、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腹中寒热邪气(用根),脸上黑痣。
释名
都淋藤、独行根、土青木香、去南根、三百两银药。
气味
(实)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水肿喘急。
释名
木蟹。
气味
(仁)甘、温、无毒。
(现代认为:木鳖子有大毒,不可食)。
释名
蔷薇、山棘、牛棘、牛勒、刺花。
气味
(营实一即蔷薇子)酸、温、无毒。
(根)苦、涩、冷、无毒。
释名
留求子。
气味
甘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小儿脾疳。
释名
山花椒、秤砣子、面藤、五梅子
气味
酸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益氣,咳逆上氣,劳伤羸瘦,补不足,强阴,益男子精。
养五脏,除热,生阴中肌。
释名
菟缕、菟、菟芦丘、赤纲、玉女唐蒙、火焰草、野狐丝、金线草。
气味
(子)辛、甘平、无毒。
主治
消渴不止。
释名
地椹、天豆、石能、鲁果能、水堇、苦堇、堇葵、胡椒菜彭根。
气味
(子)苦、平、无毒。
(叶)甘、寒、无毒。
释名
果裸、瓜蒌、天瓜、黄瓜、地楼、泽姑,根名白药、天花粉、瑞雪。
气味
气味:苦、寒、无毒
主治
痰咳不止。
用栝楼仁一两、文蛤七分,共研为末,以浓姜汁调成丸子,如弹子大,噙口中咽汁。
释名
芫草、卑共。
气味
(茎、叶)苦、温、有毒。
主治
手足枯痹拘挛。
释名
芒草、鼠莽。
气味
(叶)辛、温、有毒。
主治
贼风肿痹(风入五脏,恍惚)。
释名
杜芫、赤芫、去水、毒鱼、头痛花、儿草、败华。
根名黄大戟、蜀桑。
气味
(花、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
释名
土瓜、钩、老鸦瓜、马瓞瓜、赤雹子、野甜瓜、师姑草、公公须。
气味
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
(子)酸、苦、平、无毒。
释名
黄踯躅、黄杜鹃、羊不食草、闹羊花、惊羊花,老虎花、玉枝。
气味
(花)辛、温、有大毒。
主治
风痰注痛。
释名
风匣儿、山茄子。
气味
(花、子)辛、温、有毒。
主治
脸上生疮。
气味
辛、热、有毒。
主治
听候打损伤、风痹,亦壮盘骨。
膈上虚热,小便赤涩,神困多睡。
释名
鸡齐、鹿藿、黄斤。
气味
(根)甘、辛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伤寒(初觉头痛,内热脉洪)。
释名
急性子、早珍珠、金凤花、小桃红,夹竹桃、海,染指甲草,菊婢。
气味
(子)微苦、温、有小毒。
(花)甘、滑、温、无毒。
释名
乌扇、乌、乌吹,乌蒲、凤、鬼扇,扁竹、仙人掌、紫金牛、野萱花、草姜、黄远。
气味
(根据)甘、平、有毒。
主治
咽喉肿痛。
释名
亦名门冬、颠勒、颠棘、天棘、万岁藤。
气味
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肺痿咳嗽,吐涎,回燥而不渴。
释名
九说、天说、鬼药、解毒、爵犀、马目毒公、害母草、羞天花、术律草、枸田草、独脚莲、独荷草、山荷叶、旱荷、八角盘、唐婆镜。
气味
(根)辛、温、有毒。
主治
子死腹中(胞破不生)。
释名
守田、水玉、地文、和姑。
气味
(根)辛、平、有毒。
主治
老人风痰。
释名
婆妇草、野天门冬。
气味
(根)甘、微温、无毒。
主治
咳嗽。
释名
虎膏、鬼
气味
苦、温、有大毒。
主治
中风口噤目闭。
用天南星研为末,加白龙脑等分,调匀。
气味
辛、甘、大温、有小毒。
主治
中风口,半身不遂。
用白附子、白僵蚕、全蝎等分,生研为末。
释名
交藤、夜合、地精、陈知白、马肝厂、桃柳藤、九真藤、赤葛、疮帚、红内消。
气味
(根)苦、涩、微温、无毒。
主治
骨软风疾(腰膝疼痛,遍身瘙痒,行步困难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