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燕垒空梁画壁寒,诸天花雨散幽关。


篆香清梵有无间。



蛱蝶乍从帘影度,樱桃半是鸟衔残。

野寺江天豁,山扉花竹幽。


诗应有神助,吾得及春游。


径石相萦带,川云自去留。

上尽苍崖百级梯,诗囊香碗手亲携。


山从飞鸟行边出,天向平芜尽处低。


花落忽惊春事晚,楼高剩觉客魂迷。

身堕黄尘每慨然,携儿萧散亦前缘。


聊凭方外巾盂净,一洗人间匕箸膻。


静院春风传浴鼓,画廊晚雨湿茶烟。

陆走崔嵬水下泷,客中更复客它邦。


晚离方井云藏市,夜渡新津火照江。


人语纷纷投野寺,床敷草草寄僧窗。

新津渡头船欲开,山亭准拟把离杯。


不如意事十八九,正用此时风雨来。

风雨长亭话别离,忍看清泪湿燕脂。


酒光摇荡歌云暖,不似西楼夜宴时。

杏阁披青磴,雕台控紫岑。


叶齐山路狭,花积野坛深。


萝幌栖禅影,松门听梵音。

上山苦饥渴,中道得寒泉。


举瓢石窦响,入口烦疴痊。


洑流去不见,落涧声锵然。

一径乔林下黄叶,三山翠壁绕禅居。


共君将住还归去,欲问安心知已疏。

青山欲上疑无路,涧道相萦九十盘。


东望嵩高分草木,回瞻原隰涌波澜。

飞仙不返周王子,重阜相连少室孙。


夜静笙声兼鹤下,回看惟有故山存。

前朝宫阙倚芒山,殿阁层层半岭间。


犹恐北来冈阜浅,太行东抱故孱颜。

天坛王屋北侵河,高比嵩丘一倍多。


小有清灵今尚在,俗缘深重奈成魔。

伊阙遥临凤阙前,龙门女几气苍然。


唐朝御路依稀在,犹想东巡尘暗天。

嵩少犹藏薄雾中,前山迤逦夕阳红。


高楼一闭三十日,遥忆岩头种药翁。

缥缈危谯面面山,朝来云作雨潺潺。


忽然风卷归何处,百里阴晴反掌间。

飞泉来无穷,发自嵩岭背。


奔驰两山间,偶与乱石会。


倾流势摧毁,泥土久崩溃。

神夫化黄熊,神母化白石。


婴儿剖还父,涕泣何暇恤。


尔来三千岁,往事谁复识。

浮埃古壁上,萧然四真人。


矫如云中鹤,犹若畏四邻。


坐令世俗士,自惭污浊身。

肃肃避暑宫,石殿秋日冷。


凛然中庭柏,气压千夫整。


风声答万壑,云色通诸岭。

飞桥走岩居,茅屋今已破。


何年避世僧,此地常独卧。


秋风高鸟入,夜月寒猿过。

登封事已遥,大碑摧风雨。


灵坛久销秃,古木中梁柱。


峰峦至此尽,苍石无寸土。

重重山前峰,上上终非顶。


行登众岭彻,始得山门迥。


高风惨多寒,落日侧先暝。

玉女云为衣,飘摇不须捣。


空传岩下石,夜杵知谁抱。


清泉供浣濯,素月铺缯缟。

岩窦有虚明,昽昽发晴晓。


真人无俦匹,窗下晨妆早。


门开秋雨入,室静长风扫。

苍壁上参天,微径随流水。


聱牙石齿乱,纷薄黄叶委。


牵攀不得上,颠仆几将止。

洛寺相从不出门,绕城空复记名园。


程文堆案晨兴早,竹簟连床夜雨喧。


归路逢僧暂容与,登山无力强扳援。

一锁楼中暗度秋,微官黾勉未能休。


笑谈容我聊纾放,文字凭君便去留。


杯酒淋漓已非敌,清诗窈眇更难酬。

声病消磨只古文,诸儒经术斗纷纭。


不知旧学都无用,犹把新书强欲分。


老病心情愁见敌,少年词气动干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