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时珍

李时珍(1518~1593),字东璧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(今博士街)人,明代著名医药学家。与“医圣”万密斋齐名,古有“万密斋的方,李时珍的药”之说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释名


子名椹


气味


桑根白皮:甘寒、无毒。


桑叶:苦、甘、寒、有小毒。


桑枝:苦、平


桑柴灰:辛、寒、有小毒。

气味


辛、热、有毒。


主治


大风疮裂。
有大风子烧存性,和麻油、轻粉研匀涂疮。

释名


巴菽、刚子、老阳子。


气味


辛、温、有毒。


主治


一切积滞。

释名


鸦臼(通称乌桕)。


气味


苦、微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便不通。

释名


苏木。


气味


甘、咸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产后血晕。

气味


(木皮)苦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乳痈初起(肿痛结硬,欲破未破)。
用桦皮烧存性,研为末,温酒送服一匙。

释名


并榈、棕树、唐棕、唐棕榈、山棕


气味


笋及子花(按:即棕榈的果实):苦、涩、平、无毒。
有人认为有毒。


皮(按:即干燥的叶鞘纤维):苦、涩、平、无毒。

释名


合昏、夜合、青裳、萌葛、乌赖树。


气味


(木皮)甘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肺痈。

释名


苦楝。
实名金铃子。


气味


苦、寒、有小毒。

释名


刺桐。


气味


(木皮)苦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腰膝痛。

释名


虎子桐、荏桐、油桐。


气味


(桐汩)甘、微辛、寒、有大毒。


主治


痈肿初起。

释名


皂角、鸡栖子、乌犀、悬刀。


气味


皂荚:辛、咸、温、有小毒。


皂角子:辛、温、无毒。

释名


白桐、黄桐、泡桐、椅桐、荣桐。


气味


苦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手足浮肿。

气味


苦、小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兼疮。
取楸枝煎水洗。

气味


(荚)辛、温、微毒。


主治


肠风下血。
用独子肥皂(烧存性)一片,研为末,加糊调成丸子,陈米汤送下。

气味


辛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儿虫病。
用干漆(捣碎,烧烟尽)、白芜荑,等分为末,每服二分至一钱,米汤送下。

释名


香者名椿,臭者名樗。
山樗名栲、虎目树、大眼桐。


气味


(白皮及根皮)苦、温、无毒。

释名


思仲、思仙、木棉


气味


辛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肾虚腰痛。
用杜仲去皮,炙黄,取一大斤,分作十剂。

释名


桓、木患子、噤娄、肥珠子、油珠子、菩提子、鬼见愁。


气味


子皮(即核外肉):微苦、平、有小毒。


子中仁:辛、平、无毒。

释名


烈朴、赤朴、厚皮。
树名榛,子名逐折。


气味


苦、温、无毒。

释名


诃子


气味


苦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下气消食。
用诃子一枚,研为末,另以水一升,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,再煎开几次,加盐少许饮服。

释名


黄蘖。
根名檀(俗作黄柏)。


气味


苦、寒、无毒。

释名


奴会、讷会、象胆。


气味


苦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湿癣。

释名


阿虞、薰渠、哈昔尼。


气味


辛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疝疼痛(败精恶血,结在阴囊,并非一般的偏坠)用阿魏二两,裹在醋和荞麦面作成的饼中,火上煨熟;另用大槟榔二枚,钻孔,乳行填满,也裹在荞面中煨熟;另用硇砂末一钱,赤芍药一两,各药一起糊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释名


榉柳、换柳。


气味


苦、大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通身水肿。

释名


韶脑。


气味


辛、热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牙齿虫痛。

释名


小杨、杨柳。


气味


柳华:苦、寒、无毒。


柳叶:苦、寒、无毒。

释名


荑.无姑.木名


气味


辛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脾胃有虫,食即痛。
面黄无色。

释名


丁子香、鸡舌香。


气味


辛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突然心气痛。

释名


沉水香、蜜香。
木之心节置水则沉,故名沉水,亦曰水沉。
半沉者为栈香,不沉者为黄熟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