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潜,字孝通,荆南人。
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及第。
授宜寿尉,迁右拾遗,入集贤院待制,复授校书,终著作郎。
佶,字幼正。
天宝六年杨护榜进士。
累迁秘书监。
象,字纬卿,汶水人,鸿之侄也。
携家来居江东最久。
仕为校书郎、左拾遗、膳部员外郎。
百药,字重规,定州人。
幼多病,祖母以"百药"名之。
七岁能文。
维,字摩诘,太原人。
九岁知属辞,撰写诗文。
工草隶,闲音律,岐王重之。
署,宋州人。
少孤贫,不应荐辟,志况疏爽,择交于方外。
苦读书,高栖少室山中。
进明,开元十六年虞咸榜进士及第。
仕为御史大夫。
肃宗时,出为河南节度使。
慎虚,嵩山人。
姿容秀拔。
九岁属文,上书,召见,拜童子郎。
说,字道济,洛阳人。
垂拱四年,举学综古今科,中第三等,考策日封进,授太子校书。
令曰:"张说文思清新,艺能优洽。
翃,字君平,南阳人。
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。
侯希逸素重其才,至是表佐淄青幕府。
子容,襄阳人。
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。
仕为乐城令。
光羲,兖州人。
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。
有诏中书试文章。
湾,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。
与学士綦毋潜契切,词翰早着,为天下所称。
往来吴、楚间,多有著述。
泠然,山东人。
开元五年,裴耀卿下进士,授将仕郎,守太子校书郎。
工文赋诗。
昂,开元二年王丘下状元及第。
天宝间仕为礼部侍郎,知贡举,奖拔寒素甚多。
工诗,有《戚夫人楚舞歌》一篇,播传人口,真佳作也。
逖,博州人。
幼而有文,属思警敏,援笔成篇。
开元二年,举手笔俊拔、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等科,第一人及第。
叔向,字遗直,扶风平陵人也。
有卓绝之行,登第于大历初,远振嘉名,为文物冠冕。
诗法谨严,又非常格。
方平,河南人。
白皙美容仪。
二十工词赋,与元鲁山交善。
据,荆南人。
开元十九年王维榜进士。
天宝六年,又中风雅古调科第一人。
彪,颍上人。
初赴举,无所遇,适遭丧乱,奉老母避地隐居嵩山,供养至谨。
与孟云卿为中表,俱工古调诗。
虔,郑州人,高士也。
苏许公为宰相,申以忘年之契,荐为著作郎。
尝以当世事着书八十余篇。
昌龄,字少伯,太原人。
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,授汜水尉。
又中宏辞,迁校书郎。
灵彻,姓汤氏,字澄源,会稽人。
自童子辞父兄入净,戒行果洁。
方便读书,便觉勤苦,授诗法于严维,遂藉藉有声。
良史,至德中仕为侍御史。
诗体清雅,工于形似,又多警句。
盖其珪璋特达,早步清朝,兴致不群,词苑增价。
维,字正文,越州人。
初,隐居桐庐,慕子陵之高风。
至德二年,江淮选补使侍郎崔涣下,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,以家贫亲老,不能远离,授诸暨尉,时已四十余,后历秘书郎。
咏,洛阳人。
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。
有文名,殷璠评其诗:"剪刻省静,用思尤苦,气虽不高,调颇凌俗,足称为才子也。
吾家洗砚池头树,朵朵花开淡墨痕。
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
萱草生北堂,颜色鲜且好。
对之有馀饮,背之那可道?
人子孝顺心,岂在荣与槁?
昨宵天雨霜,江空岁华老。
游子未能归,感慨心如捣。
灿灿萱草花,罗生北堂下。
南风吹其心,摇摇为谁吐?
慈母倚门情,游子行路苦。
甘旨日以疏,音问日以阻。
林下见清真,草衣如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