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问:“伊川谓‘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’,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,何如?”


先生曰:“皆是也。
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,把中做一物看,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,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。
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,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,使人正目而视惟此,倾耳而听惟此,即是‘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’的工夫。

问:“先儒曰:‘圣人之道,必降而自卑。
贤人之言,则引而自高。
’如何?”


先生曰:“不然。

问“志至气次”。


先生曰:“志之所至,气亦至焉之谓,非极至、次二之谓。
‘持其志’,则养气在其中;‘无暴其气’,则亦持其志矣。

澄曰:“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心,固是私欲,如闲思杂虑,如何亦谓之私欲?”


先生曰:“毕竟从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根上起,自寻其根便见。
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,何也?以汝元无是心也。
汝若于货、色、名、利等心,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,都消灭了,光光只是心之本体,看有甚闲思虑?此便是‘寂然不动’,便是‘未发之中’,便是‘廓然大公’。

问:“心要逐物,如何则可?”


先生曰:“人君端拱清穆,六卿分职,天下乃治。
心统五官,亦要如此。
今眼要视时,心便逐在色上;耳要听时,心便逐在声上。

问:“世道日降,太古时气象如何复见得?”


先生曰:“一日便是一元。
人平旦一时起坐,未与物接,此心清明景象,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。

“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,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,生意不穷。


时先生在塘边坐,傍有井,故以之喻学云。

问:“名物度数,亦须先讲求否?”


先生曰:“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,则用在其中。
如养得心体,果有‘未发之中’,自然有‘发而中节之和’,自然无施不可。
苟无是心,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,与己原不相干,只是装缀,临时自行不去。

问:“道一而已,古人论道往往不同,求之亦有要乎?”


先生曰:“道无方体,不可执著,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,远矣。
如今人只说天,其实何尝见天?谓日、月、风、雷即天,不可;谓人、物、草、木不是天,亦不可。
道即是天。

问:“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,今天理、人欲知之未尽,如何用得克己工夫?”


先生曰:“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,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,日见一日,私欲之细微,亦日见一日。
若不用克己工夫,终日只是说话而已,天理终不自见,私欲亦终不自见。
如人走路一般,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,走到歧路处,有疑便问,问了又走,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。

先生曰:“诸公近见时少疑问,何也?人不用功,莫不自以为已知,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。
殊不知私欲日生,如地上尘,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。
着实用功,便见道无终穷,愈探愈深,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。

问道之精粗。


先生曰:“道无精粗,人之所见有精粗。
如这一间房,人初进来,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。

曰仁云:“心犹镜也,圣人心如明镜,常人心如昏镜。
近世‘格物’之说,如以镜照物,照上用功,不知镜尚昏在,何能照!先生之‘格物’如磨镜而使之明,磨上用功,明了后亦未尝废照。

问《律吕新书》。


先生曰:“学者当务为急,算得此数熟亦恐未有用,必须心中先具礼、乐之本,方可。
且如其书说多用管以候气,然至冬至那一时刻,管灰之飞或有先后,须臾之间,焉知那管正值冬至之刻?须自心中先晓得冬至之刻始得,此便有不通处。

“克己须要扫除廓清,一毫不存,方是;有一毫在,则众恶相引而来。

问“哭则不歌”。


先生曰:“圣人心体自然如此。

“喜、怒、哀、乐本体自是中和的,才自家着些意思,便过不及,便是私。

问仙家元气、元神、元精。


先生曰:“只是一件,流行为气,凝聚为精,妙用为神。

“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。

问:“文中子是如何人?”


先生曰:“文中子庶几‘具体而微’,惜其蚤死。


问:“如何却有续经之非?”


曰:“续经亦未可尽非。


请问。

“精神、道德、言动,大率收敛为主,发散是不得已。
天地人物皆然。

唐诩问:“立志是常存个善念,要为善去恶否?”


曰:“善念存时,即是天理。
此念即善,更思何善?此念非恶,更去何恶?此念如树之根芽,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。
‘从心所欲不逾矩’,只是志到熟处。

问孟子言“执中无权犹执一”。


先生曰:“中只有天理,只是易。
随时变易,如何执得?须是因时制宜,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。

问:“孔子谓武王未尽善,恐亦有不满意?”先生曰:“在武王自合如此。

曰:“使文王未没,毕竟如何?”

曰:“文王在时,天下三分已有其二;若到武王伐商之时,文王若在,或者不致兴兵,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。
文王只善处纣,使不得纵恶而已。

“蓍固是易,龟亦是易。

王嘉秀问:“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,仙以长生久视诱人入道,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。
究其极至,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,然非入道正路。
如今仕者,有由科,有由贡,有由传奉,一般做到大官,毕竟非入仕正路,君子不由也。

澄问“操存舍亡”章。


曰:“‘出入无时,莫知其乡’,此虽就常人心说,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。
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;不可便谓出为亡,入为存。

“‘夜气’是就常人说。
学者能用功,则日间有事无事,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。
圣人则不消说‘夜气’。

“《易》之辞是“初九,潜龙勿用”六字,《易》之象是初画,《易》之变是值其画,《易》之占是用其辞。

“不可谓‘未发之中’常人俱有。
盖体用一源,有是体即有是用。
有‘未发之中’,即有‘发而皆中节之和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