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百里湖水接天,六十二翁身刺船。
饭足便休慵念禄,丹成不服怕登仙。
胸中浩浩了无物,世上纷纷徒可怜。
故人零落久山丘,谁记京华第一流。
曹霸挥毫空万马,庖丁投刃解千牛。
相逢梦境何劳记,追想清言未免愁。
江南三月春光老。
月落禽啼天未晓。
露和啼血染花红,恨过千家烟树杪。
并辔登北原,分首昭陵道。
秋风吹行衣,落日下霜草。
昔日憩巩县,信马行苦早。
唐剑斩隋公,拳毛属太宗。
莫嫌金甲重,且去捉飙风。
南指陵阳路,东流似昔年。
重恩山未答,双鬓雪飘然。
数仞惭投迹,群公愧拍肩。
再拜捧兄赠,拜兄珍重言。
我有平生志,临别将具论。
十岁慕倜傥,爱白不爱昏。
昔附赤霄羽,葳蕤游紫垣。
斗班香案上,奏语玉晨尊。
戆直撩忌讳,科仪惩傲顽。
大家之作,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,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,其词脱口而出,无娇揉妆束之态。
以其所见者真,所知者深也。
诗词皆然。
苏、辛词中之狂,白石犹不失为狷,若梦窗、梅溪、玉田、草窗、中麓辈,面目不同,同归于乡愿而已。
美成《青玉案》词:“叶上初阳干宿雨。
水面清圆,一一风荷举。
”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。
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。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此第一境也。
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,此第二境也。
词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
故生于深宫之中,长于妇人之手,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,亦即为词人所长处。
辇路珠帘两行垂,千枝银烛舞僛僛。
东风历历红楼下,谁识三生杜牧之。
欢正好,夜何其,明朝春过小桃枝。
【其一】
大阿罗汉宾度罗,奉持末后如来印。
日中一钵千家饭,处处作佛事饶益。
以我身心五分香,作光明云雨大千。
南雁传尺素,飞来卧龙城。
颇知高卧久,忽作田野行。
湛湛陂水满,欣欣原草荣。
时子河上园,竹间开栋宇。
大儿胜衣冠,小儿丰颊辅。
嫁女与朱公,伏腊可称举。
曾皙嗜羊枣,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
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
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
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
孟子曰:“逃墨必归于杨,逃杨必归于儒。
归,斯受之而已矣。
今之与杨墨辩者,如追放豚,既入其苙,又从而招之。
孟子曰:“仁也者,人也。
合而言之,道也。
孟子曰:“知者无不知也,当务之为急;仁者无不爱也,急亲贤之为务。
尧舜之知而不遍物,急先务也;尧舜之仁不遍爱人,急亲贤也。
不能三年之丧,而缌小功之察;放饭流歠,而问无齿决,是之谓不知务。
孟子自范之齐,望见齐王之子。
喟然叹曰:“居移气,养移体,大哉居乎!夫非尽人之子与?”
孟子曰:“王子宫室、车马、衣服多与人同,而王子若彼者,其居使之然也;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?鲁君之宋,呼于垤泽之门。
守者曰:‘此非吾君也,何其声之似我君也?’此无他,居相似也。
孟子曰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
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
子莫执中,执中为近之,执中无权,犹执一也。
孟子曰:“舜之居深山之中,与木石居,与鹿豕游,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。
及其闻一善言,见一善行,若决江河,沛然莫之能御也。
孟子曰:“教亦多术矣,予不屑之教诲也者,是亦教诲之而已矣。
孟子曰:“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。
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;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。
古之人修其天爵,而人爵从之。
孟子曰:“天下之言性也,则故而已矣。
故者以利为本。
所恶于智者,为其凿也。
孟子曰:“以善服人者,未有能服人者也;以善养人,然后能服天下。
天下不心服而王者,未之有也。
孟子曰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
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,君子以为犹告也。
鲁平公将出。
嬖人臧仓者请曰:“他日君出,则必命有司所之。
今乘舆已驾矣,有司未知所之,敢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