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孟子曰:“由尧舜至于汤,五百有余岁,若禹、皋陶,则见而知之;若汤,则闻而知之。
由汤至于文王,五百有余岁,若伊尹、莱朱则见而知之;若文王,则闻而知之。
由文王至于孔子,五百有余岁,若太公望、散宜生,则见而知之;若孔子,则闻而知之。

万章问曰:“孔子在陈曰:‘盍归乎来!吾党之士狂简,进取,不忘其初。
’孔子在陈,何思鲁之狂士?”


孟子曰:“孔子‘不得中道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’。
孔子岂不欲中道哉?不可必得,故思其次也。

曾皙嗜羊枣,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


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


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
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

孟子曰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
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,寡矣;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。

孟子曰:“说大人,则藐之,勿视其巍巍然。
堂高数仞,榱题数尺,我得志弗为也;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弗为也;般乐饮酒,驱骋田猎,后车千乘,我得志弗为也。

孟子曰:“尧舜,性者也;汤武,反之也。
动容周旋中礼者,盛德之至也;哭死而哀,非为生者也;经德不回,非以干禄也;言语必信,非以正行也。
君子行法,以俟命而已矣。

孟子曰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
君子之言也,不下带而道存焉。
君子之守,修其身而天下平。

孟子曰:“人皆有所不忍,达之于其所忍,仁也;人皆有所不为,达之于其所为,义也。
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,而仁不可胜用也;人能充无穿逾之心,而义不可胜用也。
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,无所往而不为义也。

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
有业屦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


或问之曰:“若是乎从者之廋也?”曰:“子以是为窃屦来与?”


曰:“殆非也。

盆成括仕于齐,孟子曰:“死矣盆成括!”


盆成括见杀,门人问曰:“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?”


曰:“其为人也小有才,未闻君子之大道也,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。

孟子曰:“诸侯之宝三:土地、人民、政事。
宝珠玉者,殃必及身。

孟子曰:“有布缕之征,粟米之征,力役之征。
君子用其一,缓其二。
用其二而民有殍,用其三而父子离。

孟子曰:“逃墨必归于杨,逃杨必归于儒。
归,斯受之而已矣。
今之与杨墨辩者,如追放豚,既入其苙,又从而招之。

浩生不害问曰:“乐正子何人也?”


孟子曰:“善人也,信人也。


“何谓善?何谓信?”


曰:“可欲之谓善,有诸己之谓信,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
乐正子,二之中,四之下也。

孟子曰:“口之于味也,目之于色也,耳之于声也,鼻之于臭也,四肢之于安佚也,性也,有命焉,君子不谓性也。
仁之于父子也,义之于君臣也,礼之于宾主也,知之于贤者也,圣人之于天道也,命也,有性焉,君子不谓命也。

齐饥。
陈臻曰:“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,殆不可复。


孟子曰:“是为冯妇也。

高子曰:“禹之声,尚文王之声。
”孟子曰:“何以言之?”

曰:“以追蠡。

孟子谓高子曰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。
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
今茅塞子之心矣。

孟子曰:“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;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

貉稽曰:“稽大不理于口。

孟子曰:“无伤也。
士憎兹多口。

孟子曰:“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,无上下之交也。

孟子曰:“孔子之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’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
去齐,接淅而行,去他国之道也。

孟子曰:“仁也者,人也。
合而言之,道也。

孟子曰:“圣人,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
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;闻柳下惠之风者,薄夫敦,鄙夫宽。
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。

孟子曰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,得乎天子为诸侯,得乎诸侯为大夫。
诸侯危社稷,则变置,牺牲既成,粢盛既洁,祭祀以时,然而旱干水溢,则变置社稷。

孟子曰:“不仁而得国者,有之矣;不仁而得天下者,未之有也。

孟子曰:“不信仁贤,则国空虚;无礼义,则上下乱;无政事,则财用不足。

孟子曰:“好名之人,能让千乘之国;苟非其人,箪食豆羹见于色。

孟子曰:“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,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。

孟子曰:“身不行道,不行于妻子。
使人不以道,不能行于妻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