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孟子曰:“欲贵者,人之同心也。
人人有贵于己者,弗思耳。
人之所贵者,非良贵也。

孟子曰:“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。
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;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。
古之人修其天爵,而人爵从之。

公都子问曰:“钧是人也,或为大人,或为小人,何也?”


孟子曰:“从其大体为大人,从其小体为小人。


曰:“钧是人也,或从其大体,或从其小体,何也?”


曰:“耳目之官不思,而蔽于物,物交物,则引之而已矣。
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

孟子曰:“人之于身也,兼所爱。
兼所爱,则兼所养也。
无尺寸之肤不爱焉,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。

孟子曰:“拱把之桐梓,人苟欲生之,皆知所以养之者。
至于身,而不知所以养之者,岂爱身不若桐梓哉?弗思甚也。

孟子曰:“今有无名之指,屈而不信,非疾痛害事也,如有能信之者,同不远秦楚之路,为指之不若人也。
指不若人,则知恶之;心不若人,则不知恶,此之谓不知类也。

孟子曰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
舍其路而弗由,放其心而不知求,哀哉!人有鸡犬放,则知求之;有放心,而不知求。
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

臣闻鸱枭不鸣,要非祥禽;豺狼不噬,要非仁兽。


此虏人吴未动而臣固将以论战。


何则?


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

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,而堂庑特大,开北宋一代风气。
与中、后二主词皆在《花间》范围之外,宜《花间集》中不登其只字也。

尼采谓:“一切文学,余爱以血书者。
”后主之词,真所谓以血书者也。
宋道君皇帝《燕山亭》词亦略似之。

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,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。
周介存置诸温、韦之下,可谓颠倒黑白矣。

南唐中主词:“菡萏香销翠叶残,西风愁起绿波间。
”大有众芳芜秽,美人迟暮之感。
乃古今独赏其“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。

“画屏金鹧鸪”,飞卿语也,其词品似之。
“弦上黄莺语”,端己语也,其词品亦似之。

张皋文谓飞卿之词“深美闳约”,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。
刘融斋谓“飞卿精艳绝人”,差近之耳。

太白纯以气象胜。
“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”,寥寥八字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。
后世唯范文正之《渔家傲》,夏英公之《喜迁莺》,差足继武,然气象已不逮矣。

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,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、愈变化,《水浒传》、《红楼梦》之作者是也。
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,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,李后主是也。

词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
故生于深宫之中,长于妇人之手,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,亦即为词人所长处。

温飞卿之词,句秀也;韦端己之词,骨秀也;李重光之词,神秀也。

孟子曰:“由尧舜至于汤,五百有余岁,若禹、皋陶,则见而知之;若汤,则闻而知之。
由汤至于文王,五百有余岁,若伊尹、莱朱则见而知之;若文王,则闻而知之。
由文王至于孔子,五百有余岁,若太公望、散宜生,则见而知之;若孔子,则闻而知之。

万章问曰:“孔子在陈曰:‘盍归乎来!吾党之士狂简,进取,不忘其初。
’孔子在陈,何思鲁之狂士?”


孟子曰:“孔子‘不得中道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’。
孔子岂不欲中道哉?不可必得,故思其次也。

曾皙嗜羊枣,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


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


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
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

孟子曰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
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,寡矣;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。

孟子曰:“说大人,则藐之,勿视其巍巍然。
堂高数仞,榱题数尺,我得志弗为也;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弗为也;般乐饮酒,驱骋田猎,后车千乘,我得志弗为也。

孟子曰:“尧舜,性者也;汤武,反之也。
动容周旋中礼者,盛德之至也;哭死而哀,非为生者也;经德不回,非以干禄也;言语必信,非以正行也。
君子行法,以俟命而已矣。

孟子曰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
君子之言也,不下带而道存焉。
君子之守,修其身而天下平。

孟子曰:“人皆有所不忍,达之于其所忍,仁也;人皆有所不为,达之于其所为,义也。
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,而仁不可胜用也;人能充无穿逾之心,而义不可胜用也。
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,无所往而不为义也。

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
有业屦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


或问之曰:“若是乎从者之廋也?”曰:“子以是为窃屦来与?”


曰:“殆非也。

盆成括仕于齐,孟子曰:“死矣盆成括!”


盆成括见杀,门人问曰:“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?”


曰:“其为人也小有才,未闻君子之大道也,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。

孟子曰:“诸侯之宝三:土地、人民、政事。
宝珠玉者,殃必及身。

孟子曰:“有布缕之征,粟米之征,力役之征。
君子用其一,缓其二。
用其二而民有殍,用其三而父子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