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释名


亦名蛇粟、蛇米、虺床、马床、墙蘼。


气味


苦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阳事不起。

释名


慎火、戒火、据火、护火、辟火、火母。


气味


苦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儿惊风。

释名


天胡荽、野园荽、鹅不食草、鸡肠草。


气味


辛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痰喘。

释名


石革、石皮、石兰。


气味


苦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便淋痛。

释名


猴姜、猢狲姜、石毛姜、石奄间。


气味


苦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虚气攻牙,齿痛血出。

释名


纶布。


气味


咸、寒、滑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瘿气结核,瘰疬肿硬。

释名


单、落首、海萝。


气味


苦、咸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项下瘰疬。

释名


酸浆、三叶酸、三角酸、酸母、醋母、酸箕、鸠酸、雀林草、小酸茅、赤孙施。


气味


酸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便血淋。

释名


地朕、地噤、夜光、承夜、草血竭、血见愁、血风草、马蚁草、雀儿卧单、酱瓣草、猢孙头草。


气味


辛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赤白痢。

气味


辛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伤寒。
用紫背浮萍一钱、犀角悄半钱、钩藤钩几个,共研为末。

释名


甘蒲、醮石。
化上黄粉名蒲黄。


气味


甘、平、无毒。

释名


昌阳、尧韭、水剑草。


气味


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癫阐风疾。

释名


蓄、秃菜、败毒菜、牛舌菜、羊蹄大黄、鬼目、东方宿、连虫陆、水黄芹,子名金荞麦。


气味


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结肠(便闭)。

释名


瓦松、瓦花、向天草、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、天王铁塔草。


气味


酸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便沙淋。

释名


水泻、鹄泻、及泻、渝、芒芋、禹孙。


气味


(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水湿肿胀。

主治


甘藤:亦名甜藤。
断藤流汁,甘美如蜜。
有解毒和血之效。

释名


金银藤、鸳鸯藤、鹭鸶藤,老翁须、左缠藤、金钗股、通灵草、蜜桶藤、金银花。


气味


甘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痔瘘。

气味


甘、酸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鼻血不止。
用土马二钱半、黄药子五钱,共研为末。

释名


薜荔、木馒头、鬼馒头。


气味


(叶)酸、平、无毒。
(果实)甘、平、涩、无毒。

释名


石鲮、石龙藤、悬石、耐冬、云花、云丹云英、石血、云珠。


气味


苦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便白浊。

释名


勒草、葛勒蔓、来莓草。


气味


甘、苦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便石淋。

释名


五叶莓、茏草、拔、茏葛、五爪龙、赤泼藤。


气味


酸、苦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便尿血。

释名


谷菜、白草、白幕、排风,子名鬼目。


气味


(根、苗)甘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风疹、丹毒、瘴疟。

气味


甘、微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小儿惊热。
用钩藤一两、硝石半两,甘草(炙)一分,共研为末。

释名


木通、附支、丁翁、万年藤,子名燕覆。


气味


辛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上能通心清肌、治头痛、利九窍,下能泄湿热、利小便、通大肠,治遍身拘痛。

释名


解离、石解。


气味


辛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皮肤水肿(水气在皮肤中,按之下陷,但不怕风)。

释名


马批、马譬、灰菰、牛屎菰。


气味


辛、平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咽喉肿痛,不能咽物。

释名


茅搜、茹芦、地血、染绯草、血见悉、风车草、过山龙、牛蔓。


气味


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


主治


吐血。

气味


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腰脚诸痛。
用威灵仙末,每服一钱,空心服,温酒送下。

释名


白药


气味


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


主治


风痰上雍。
用白药三两、黑牵牛半两,同炒香,去牵牛一半后,共研为末,加防风末三两,和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