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万物当须以理观,不离太极是其源。


故须万类皆我具,只为中心太极存。

气无强弱志为先,努力便行休放肩。


挨得一番难境界,便添脊骨一番坚。

岷源万古只如斯,东注曾无间断时。


后学不因川上叹,安行体用亦难窥。

如何物却能形道,只为皆存理一端。


偶感斯川存动理,故言逝者可同观。

己私既克本心存,到处逢原与理行。


不待有心求乐道,此心之乐自然生。

夫子亦将贫对乐,只因人苦处贫难。


苟非天理能攘敌,只向私心重处安。

忘则无功助则私,不忘不助正斯时。


是中体段须当察,便是鸢飞鱼跃机。

神化孰尸本自然,盍将此意反而观。


试将事上深加察,才著些私便不安。

此理充盈宇宙间,下穷鱼跃上飞鸢。


飞斯在上跃斯下,神化孰尸本自然。

为学无功由间断,其如间断费关防。


方知谨独功诚切,多是此时心易忘。

为学须教效自形,但专一意使功深。

哀哉狭隘频求效,仰止仁人后获心。

食中有味知斯悦,知是能加咀嚼功。


行处心安思处得,馀甘常溢齿牙中。

困穷拂动虽天意,如舜何须增不能。


上智虽明事之理,也须亲到事中行。

不当拂处常逢拂,不合空时亦至空。


处顺不如常处逆,动心忍性始成功。

孩提自幼良知发,此日心蒙尚未开。


既壮蒙开趋物欲,良心反丧亦哀哉。

眇然方寸神明舍,天下经纶具此中。


每向狂澜观不足,正如有本出无穷。

学求入处须师授,此外难为尽靠师。


但向行时无息处,进前曲折自能知。

苟能用力可充微,一息昏忘功便亏。


老矣方知深自警,几番茅塞径之蹊。

仕非其地宁无仕,此事还他德行人。


彼以势邀吾自逝,丈夫无欲气常伸。

理随心见不曾离,苟有斯心便在兹。


果似有形君信否,用心熟后自能知。

论性无非日用间,何须虚诞与深艰。


昭昭万事皆其理,只是功夫欲顺难。

假借立言虽似是,知非我出枉劳功。


苟从立志循而得,方信真知味不同。

莫道惟危便为恶,只缘众欲起于形。


常须急把理来救,亦要少从危处行。

因形与理别言心,其实随形有理存。


才与理违形独用,便为物欲理皆昏。

自从载籍流传后,此是论心第一条。


剖析精明为训切,如何心学尚寥寥。

存以公兮亡以私,存亡倏忽动时机。


莫教事过方才省,辨析须严念虑微。

此心活动元无定,或出他乡入此乡。


猛省不知谁是主,只因操舍有存亡。

一身胡属此心微,只为能思择所为。


底事虚灵成暗塞,独于物欲用其思。

性初不假增加力,养字原非别用功。


只要关防并省察,莫要私意害其中。

功夫但欲存心尔,底事存心条绪多。


直使圣贤更剖析,只缘私意费消磨。